中国工业设计云云

模具专业中技毕业后我从事模具制造行业有一年半多了,之后转到了设计公司从事产品结构设计(说说题外话,我要感谢广州原子概念工业设计给予我入行的机会),现时我在名人从事结构设计也有一年半了。每当同事讨论关于国内的工业设计、公司的产品设计问题时,都是部门间各有各的观点。而我对于这个问题,一直是自己意会而不能言传之,人世间最痛苦的事莫过于此了。今天来到广州图书馆还书,很无聊的翻开《电脑爱好者》杂志,很偶然的看到一篇评论中国工业设计的文章,马上吸引了我来细心阅读,之后人世间最痛苦的事骤然烟消了。

以下文章来源于《电脑爱好者》2007年23期文章《中国需要第二个苹果吗?》,作者林昕。文章内容如下:

  给你一分钟思考时间:1997年底,如果你入主苹果,面对着公司市场份额连年下滑,战略模糊,赢利下降;产品线过长,并导致了广大忠实用户长久的等待甚至失望;新一代操作系统久久不能确定方向,而最强对手Windows 95却获得了巨大的市场成功……你会怎样在180天之内扭转乾坤?你觉得不可能?可史蒂夫·乔布斯(Steve Jobs)就在1998年重拾了这个烂摊子,并在当年就实现了赢利。之后,从1998年发布iMac电脑,到2001年开辟“iPod+iTunes”的新模式,再到2007年iPhone的惊艳问世,苹果一次又一次地展现着自己创造奇迹的能力。不少人说,苹果的胜利,是创新设计的胜利,而正是乔布斯本人确立了公司重心在于工业设计的理念,而且很多人认为是他将设计放在了比技术更高的地位上。在IT产品业界越来越重视设计的今天,国内企业能复制苹果“设计为王”的成功模式吗?

买产品,外形重要吗?不重要吗?……
工业设计分为产品设计、视觉设计和环境设计三大类。而说到产品设计,可能你最先想到的就是那些外形酷炫的“概念性”产品,这些大多数目前看来还纯属yy的产品不仅是设计界用以分享和研究的胜利果实,也同样成为咱们老百姓茶余饭后的谈资。可你发现没有,历来走在设计风头浪尖的都是外国公司……
“这肯定的呀,国内的产品设计起步肯定比国外晚。”你八成会这么想。的确,曾经在大学中主修工业设计专业的华旗工业设计部总监许洪灏对我说,国内的工业设计大学教育起步比国外晚了20年。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工业设计系主任、硕士生导师蔡军教授说:“其实我们学生的临摹、表达能力是非常强,能很快赶上一些国际的节奏,但有问题就是,现在我们还是太注重形式的东西,改变外观的想法很多,而对于内在的原理、关系、工艺、结构方式的原创突破性设计想得很少。不少国外设计师就感觉中国企业对产品外形做得多,而他们却更愿意从内部结构入手去做突破。”
当然,这稍显浮躁的设计氛围不仅是因为我们的起步晚了20年,对设计的思考不够深层,而且也因为中国市场就要求打造产品的方式是短平快的。许洪灏说;“不光是中国,整个亚洲市场都是多变的。特别是对我们这样的数码产品为主的厂商,会出很多短线产品,最快的设计项目甚至要一个星期就必须完成,所以只能是在原有的外形设计基础上做一些变动了。”而在欧美市场,对同样产品的消费则更为务实。国内著名专业界面设计工作室eico design的创意总监张伟说:“其实美国人用的手机是很实用型的,能满足打电话就可以了,设计也就不用因为市场变化疲于奔命。iPhone从设计到出炉经历了3年时间,当然,这其中并不仅仅是在外形方面做设计,更多的是做内部构造以及UI界面等,那耗时3年的设计在亚洲目前的产业环境下也是不可想象的。”

设计有国中特色的产品,难啊!
尽管国内的工业设计还没那么领先,那么成熟,但好的一点是,起码我门开始一步步来做了,可是又有一个问题出现了。大家都明白,在中国市场上,对消费起决定因素的,到现在为止还是价格,设计真的有那么重要吗?
许洪灏解释说,任何一个品牌,不论是走国际化路线,还是走国内领军路线,一定要有属于自己的强大的研发和设计团队。拿别人的东西,永远都会比别人走得慢。想想iPhone,打电话、发短信、听歌、看电影、拍照、发邮件、导航、无外乎还是这些功能,但它却在这些同质化的功能中,通过新颖的操作方式,使应用变得更有意思了。你会发现,即便你没看过使用说明书,自己研究一天也不烦,你会感觉不是在使用它,而是在同它交流。你不会想到一张图片的放大,是通过两个手指的拖动。这个技术本身并不难,iPhone出来一个月,很多厂商给他看的样品就都可以做到了,但是谁能第一个想出来,这就是原创的力量。

  其实一直以来,国内企业也在思索和找寻原创的元素。许洪灏说,他们也做过很多尝试,想把中国特色的元素融入数码产品中,“比如说这一款”,他把我带到产品展览室,“F820,它的外形灵感来源于中国古代很有特色的乐器——埙。不过经过多次修改,成品已经和原型相去甚远,如果我不说,你肯定看不出来吧。”他接着说,“国内很多厂商都在说,我们要突破对国外简约风格的模仿,要设计有民族特色的产品。其实具有中国特色的元素是很多的,不如瓷器、戏剧面谱、刺绣……可如何包这些元素与产品结合得好,目前我还没看到特别成功的。”
趣闻
  尽管在尝试中不断失败,2007年的iPhone无疑是苹果历史上最成功、最辉煌的产品,而传说iPhone是因下面的这个故事而产生的:乔布斯和摩托罗拉的老大是好朋友,一天二人对喷,摩托老大问乔布斯说,如果你外出,只能带3样东西,你会带什么?乔布斯答道:钥匙、钱包和iPod。摩托老大笑说,那是你,一般人会带钥匙、钱包和手机。后来,就有了iPhone……

iPhone,赢在UI
相信没有人不想拥有外形漂亮又极具个性的产品,但我就曾亲眼见过两个使用摩托罗拉 V3的人互相抱怨V3任何难用。相反,如果我问你Nokia手机为什么吸引你,你大概不会把外观这个因素排在第一位,而会提到诸如结实耐用、操作易用性强等等。苹果也一样不了解苹果的人,会认为苹果之所以吸引人,是因为有着无与伦比的外形设计,而了解苹果的人才知道,苹果最吸引人的是它的软件。一部iPhone在手,你会发觉,外形没那么重要了,因为它的UI竟如此引人入胜。
曾在金山、网易、微软公司做过UI(User Interface,用户界面)设计师的张伟把UI设计描述为一种非常感情化的东西,它不仅仅是人们眼前看到的一图标或一个界面,而是更深层地延伸到产品整体的界面布局和操作逻辑的人机交互中,“它是灵魂性的东西”,他说。2004年,他和另一位著名UI设计师、原CREATIVE的许士彦创立了eico design专业UI界面设计工作室,在他们的客户名单里,不乏Google、联想、盛大、中兴、网通这样的大公司。
张伟说自己最钦佩的,就是苹果公司对设计的执行力。就象许洪灏在设计F820 MP3时遇到的尴尬一样,很多公司的外形和UI设计是滞后于结构设计的,因此,为了不让硬件结构为难,外形和UI就不得不一次次做出牺牲,以至于最后的产品和最初设计会相差很远。“我也遇到过这钟情况,在为客户设计UI的时候,突然想到一个很好点子,可客户告诉我说,由于硬件的限制,这个点子实现不了。”苹果产品的精彩就体现在这里,打苹果说要做iPhone那天起,它就在不停地传达给用户说,iPhone是这样的,它将会给用户带来全新的操作体验。之后3年的时间里,iPhone的硬件设计和软件设计是交叠在一起的,互相补充、互相修正。而3年后,当用户打开iPhone包装盒的那一瞬间,他们告诉自己说,这真的就是他们想象中的那个iPhone,那么酷,那么棒!

中国需要什么样的设计?
当被问到有没有厂商找到eico design,要求防做iPhone的UI界面时,他们会意地笑笑说:“倒也不一定是针对iPhone,我们的确经常遇到点名说希望设计一个像哪款哪款产品的客户。其实我们明白,客户是期望自己的产品得到和外国某个品牌一样的视觉冲击力和对用户的黏性,但并不是说手机界有了iPhone,我们就要把它树立成摸板,向它靠拢。”在看到iPhone将多媒体操作演绎到极致的同时,我们也看到它牺牲了很多其他的性能。比如,对于象iPhone这样一个大屏幕的手机,如果你经常听歌、看电影,可能才用一天就没电了,更郁闷的是,它的电池不可拆卸,如果恰在这是你准备打一个要紧的电话,就很麻烦了。另外。iPhone与PC同步全靠iTunes,iTunes能提供什么软件,用户就能用什么软件,不少Windows Mobile的粉丝会觉得少了许多自己装软件的乐趣。“所以我们还是会从专业角度出发,建议客户采取某个方案。特别是对国内一些较大的企业,他们是倾向于建立自己品牌特性设计的”。
从这个层面上说,iPhone能提供给国内企业参照的,并不是它的外型和UI设计,而是准确定位产品的目标客户群,在把握一定的全局平衡的基础上,把优点最大化。

发表评论

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